红星新闻网2023-07-27 17:10:05
7月26日,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(第14场)“绿色成都——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”专场举行。会上,成都市公园城市局副局长谢玉常表示,目前成都市天府绿道建成总里程突破6500公里,全市各类公园数量超过1500个。
“五绿润城”行动 完成增绿增景23万亩
【资料图】
一个“园中建城、城中有园、推窗见绿、出门见园”的美丽成都如何建成?
谢玉常介绍,成都依托龙门山、龙泉山“两山”和岷江、沱江“两水”生态骨架,深入实施“五绿润城”行动。具体而言,着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、重塑产业经济地理、形成“一山连两翼”空间格局,规划建设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。深入推进增绿增景、减人减房以及基础设施和特色单元建设,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工程,完成增绿增景23万亩,有序搬迁山区人口1.3万余人,区域森林覆盖率由54%提升至59.5%,逐步实现从“生态屏障”向“城市绿心”的功能演进。
同时,成都积极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“绿肺”。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是全国首批5个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,区域内垂直海拔高差超4500米,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,分布有陆生野生动物500余种、种子植物3000余种,常年活动有野生大熊猫73只,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4%。目前,已累计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1万亩,生态涵养功能持续提升。
“百个公园”示范工程
五年来新建公园110个
据介绍,成都规划建设16930公里全球最长天府绿道体系,推动串联绿地水系、森林、湖泊河流、乡村田园,形成完整生态网络。目前已累计建成各级绿道6500余公里,植入文旅体及科技设施3500余个,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95.88%。其中环城生态区作为城市超级“绿环”,
目前100公里一级绿道已全线贯通,累计建成特色园18个、林盘54个;锦江公园作为城市精品“绿轴”,目前已基本实现绿道全线贯通,打造滨水慢行街11条、特色街区25条,串联沿线23个公园、170个林盘景区。
成都还实施“百个公园”示范工程,建成天府艺术公园、东安湖体育公园等一批特色公园,五年来新建各类公园110个、新增公园面积2.4万亩。同时,成都结合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,串联交通出行点位,植入书店、花店、商店及咖啡馆(茶馆)“三店一馆”便民设施,累计建成“回家的路”社区绿道521条。
此外,成都积极建设“金角银边”示范场景。利用桥下、街旁、地下、基础设施周边、屋顶、滨河、低效用地等7类城市剩余空间,持续建设“金角银边”示范场景,目前已建成490个。并且,积极提升“最美阳台”立体绿化,依托屋顶、墙面、桥体、阳台等空间,累计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,今年创建最美阳台50处、最美社区花园50个,由月季、三角梅、爬山虎等植物花卉打造的二环路高架桥“空中花带”和“绿野仙踪”景观,在成都大运会期间也将持续呈现。
全年优良天数300天左右
观测到鸟类300多种
绿色、智慧、活力、共享,是成都大运会的办赛理念。基于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,成都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又有何亮点?据介绍,近年来,成都已建成生态绿道377公里、连片蓝绿空间7.5万亩,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左右,全域水质达到Ⅲ类以上,观测到鸟类300多种。近年来,成都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,优良水体率由2017年的68.2%提升至2022年的100%,且一直保持至今。
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局局长芶伟表示,成都组建全国首个公园城市研究院,联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智库机构,开展公园城市指数体系、空间体系理论研究。同时持续筑牢自然生态本底,坚守70.1%蓝绿空间,建成生态绿道377公里、连片蓝绿空间7.5万亩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左右,全域水质达到Ⅲ类以上,观测到鸟类300多种。持续深化城市布局与自然的关系,形成“城市组团—公园片区—公园社区—公园街区”四级空间架构,最大程度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。
另一方面,芶伟介绍,成都还围绕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理念,在兴隆湖等地打造了一批可进入、可体验的公园城市示范场景,让市民可以在兴隆湖边进行欢乐跑、街头篮球等户外休闲运动。
催生旅游“打卡”项目
全国首提观雪山气象指数
成都特殊的地理地貌和复杂多变的天气气候,造就了既有高山,也有平原,还有丘陵的多样化生态环境,也催生了观雪山、露营赏星空、绿道骑游等旅游“打卡”项目。
成都市气象局副局长廖新运介绍,近年来,成都初步建成生态环境气象监测站网,涵盖风廓线雷达、微波辐射计、毫米波云雷达等专业监测站(81个),实现全域生态气候诸多要素实时连续监测。同时,在15个点位建成生态气象景观站,向社会公众实时公布成都生态气象景观。今年以来,还建设了45套赛事场馆气象观测站、20套通勤交通气象站、20套大气电场仪、4台激光测风雷达,实现各场馆、主要交通沿线气象要素全覆盖。
成都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生态气候价值转换,挖掘优质生态气候资源。例如,邛崃市、大邑县、蒲江县先后创建为“中国天然氧吧”“中国气候宜居城市(县)”“避暑旅游目的地”等国家级生态气候品牌。同时,丰富优质生态气象服务供给,推出特色旅游气象服务。在全国首次提出观雪山气象指数,推出赏雪、露营、骑行等系列旅游气象指数。
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吕佳羽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