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方迦南2023-04-01 10:11:07
(资料图)
近日,江苏一名6岁儿童被生母虐待导致截肢的新闻引发网友关注,目前,男孩已完成手术继续治疗,其生母被批捕。
看到这个信息,痛心多过惊讶,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母亲的母性肯定会使女性会更加疼爱孩子,但实际上在虐待行为上来说,这一点并不足以去支撑,因为很多时候施暴者对亲生孩子的虐待,其动机相对来说会比一般的虐待要特殊一些。
如果论虐待的比例,男性在总的虐待行为比例上会略高于女性,这个也很好理解,因为就好像大家普遍认为的那样,男性在身体素质、激素分泌、冲动控制等方面,容易对他们的极端行为产生影响。
那女性呢,有催产素、雌性激素等,可以很好地激发共情,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,这些对于情绪唤醒的促进,也会同样带来与男性差不多的情绪化。
躺在病床上的男孩。图源:新闻媒体
但我们前面也说了,虐待亲生孩子的动机,是特殊的,姑且分为三种:情绪型虐待、补偿型虐待,以及转移型虐待。
首先是情绪型虐待,刚开始对孩子的虐待行为只是发泄当时的情绪,但后面可能多了一些工具属性,只要一有不开心,就想起来这种发泄方式,形成了一种习惯;
其次,就是补偿型虐待,补偿什么?补偿自己某些方面的缺失,比如情感的缺失、评价的缺失、陪伴的缺失等。为什么虐待孩子?就是那种随意支配的掌控感,施暴者会有一种反正也是自己孩子的先入想法;
最后,转移型虐待,就是将对大人的不满,转移到孩子身上。本案中的虐待动机,这种可能性比较大,就是另一半长期在外打工,虽然经济上有支撑,但始终还是会有缺失和摩擦,这种不满无法直接向成年目标发泄,就很容易转移到无法反抗、言听计从的亲生孩子身上。
还需要注意一点,就是虐待无论是来自父母哪一方,我们都需要把虐待看作是一种长远影响和危害特别大的暴力行为,它不但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,比如本案中的严重后果,还会让孩子对亲密关系甚至人际关系产生特别严重的社会关系恐惧,无法很好判断他人的行为中所蕴含的意义,从而回避社交,社会功能减退,还会出现严重的被抛弃和孤独感等,这些对于孩子来说,任何一项都是致命的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