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2-26 12:13:47
作者:老古,知名财经作家。
(资料图)
12月以来,疫情快速发展,很多地方进入了高峰期。
从科学的角度来说,新增加一个这么广泛的病毒感染,哪怕毒力已下降,边际上一定会带来一系列问题,比如,部分人的死亡,各行各业受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冲击,甚至平时不关注的退烧药都成为了稀缺资源。
但不管怎么说,当下大家还是把目光聚焦在了各大城市。
而下一步,问题可能出现在农村。
01
城乡差距是硬伤
城市面对疫情,尽管依然面临不少挑战,但是城市往往是一个无数人口的聚集区,它更容易产生协作和分工,出现问题也更容易解决。
城市的信息更为通畅,有人出现危难,容易被听见;城市医疗资源相对丰富,可以进行调配;城市医疗水平也比较高,可以解决很多重症问题。
但反观农村,面对疫情冲击,应付起来挑战就要多很多。
中国幅员辽阔,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实际上是普遍存在的。
农村的人口以最需要保护的老人和小孩为主,农村的医疗资源很分散,去一趟医院很不容易,乡镇医疗水平更是最低水平的医疗,遇到复杂病情基本上很难处理,只能层层转运。
通过各种折腾转运到县城,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,因为县城的医疗水平也是有限的。如果再转往更大的城市 ,病人的抢救时间窗口期往往已过。
中国曾经提出过“小病不出村、常见病不出乡镇、大病不出县”的医疗资源规划,但很难做到这一点,很多危重一点的病,县级医院甚至都查不出来,更不用说诊治了。
中国农村有5亿人口,老年人、妇女和儿童占了相当比例;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人口结构,不仅意味着精壮农动力的缺失,还代表着这是一个脆弱的社会结构,当灾难来临时,他们的应对能力是不如城市的。
庞大的人口、特有的结构、有限的资源,多重因素互相叠加,致使中国农村在疫情面前就显得更为脆弱。
在城市的人,出现问题,打个车或开个车,很快就能送到医院,但在农村,可能经过几天的折腾,才能见到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医生。
城市人尚且一药难求,那农村人呢?他们能买到药吗?
02
农村,可以自主制定放开策略
此前,不少农村地区受封控的影响比较小,甚至他们自行进行封控也能正常生活一段时间。农村与城市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极大的不同。
严控时,中央政府多次批评地方政府搞一刀切,层层加码。
在放开时,其实也有这个问题。
将防控的权利交还给具体的农村自治组织,让具体的村和具体的乡,根据本地的情况制定自己的防疫政策,比要求一定要放开,或许会更好一些。
在一些有大量高龄老人和孩子居住的村庄,有可能药都买不到,有可能发烧时都没人可以照顾,更不用说有什么N95口罩和秔原类的防疫物资了,他们还严重缺乏相关的疾病处置知识。
城市中这么发达的信息传播系统,尚有人吃错了药吃多了药送进了ICU,更何况农村呢?
那么这些村庄完全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,比如减少外出,要求阴性证明等手段来减缓疫情的传播速度,以便在医疗资源更加充裕,各种条件具备时迎接感染潮。
具体的村庄情况是不一样的,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决定策略,并不一定要跟随全国的风潮。
比如,城郊的农民们,就不需要担心太多,因为他们离城市很近,与普通市民面临的风险是差不多的。
而远离城市中心的偏远地区,则可以采取一些手段来控制传播速度。
放开与严控不能存在一个严格的分界线,最好由更多的人们自己来决定。
03
农村的医疗资源怎么办?
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,只有更多的农村人进入城市,才能让农村人享受的医疗资源和城市里人一样。
虽然中国城市化进展速度已经非常快,但离发达国家依然有很远的距离。
美国农民占比只有人口的1%,而中国依然有近30%的人长期生活在农村。分散的人口,很难形成规模聚集效应,使得当地不可能象城市一样建设好的医疗设施。
尽管农村诊所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,但现在农村诊所在新农合制度下逐步被边缘化,越来越少。
农村的医疗供给从长远来看,是越来越不乐观的。
病毒本身或许只有这么严重,但如果叠加上各种因素,就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次生灾难。
几年疫情下来,不管是国外,还是中国,都出现了不少由于各种供给不足导致的问题,而这些问题是长久以来各种问题的累积。
北京的医院平时就人挤人了,疫情期间能好吗?
农村人平时看病就不容易,碰到大病就更不容易,大面积感染老人孩子,能承受这种冲击吗?
如果城市与农村同时遇到疫情冲击,本来就供给不足的医疗系统就难免出现疏漏。
04
防灾才是真正的重点
突如其来的大放开,让中国逐步走出疫情。
但走出疫情的过程中,我们更应该重视那些不被人关注的最为弱势,医疗资源最为缺乏的地方。
各种原因造成的数以千万的留守儿童和老人,是这个社会的痛。
农村老人不会发微博,也不会写小作文,很多时候他们只能默默承受苦难。
农村的留守儿童也非常脆弱,他们的用药安全,高龄长辈照顾经验,可能对他们来说都是考验。
病毒本身带来的危害可能有限,但应对知识的不足也有可能带来灾难。
普及宣传病毒知识,传播正确的处理症状的方式,加强农村医疗的供给,尽可能错峰感染,提高农村医疗系统与更高医院的对接能力,是农村这一群最为脆弱的群体所需要的。
从长远来看,还是要提高城市化水平,要让更多的农村人进入城市 ,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。
关键词: